2008年5月14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干净平安的跨海大桥才是真奇迹
蒋宜

  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正式通车。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不仅创造了桥梁史上的建设奇迹,还有另外两个记录与它同时诞生:其一,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职务违法违纪案件;其二,工程施工中未发生一起重伤及死亡事故(5月1日、5月5日《浙江法制报》)。
  相较于“世界最长”这个有形的记录而言,后两个记录的意义也许更为深远,因为它们实现了民众对重大工程的两大深层次期许:干干净净、平平安安——跨海大桥本身及其所处的环境,强化了这两个记录的含金量;而“干干净净”和“平平安安”,又成了支撑大桥岿然不动的内在力量。
  从浙江省政府作出建设大桥的决策,到大桥正式通车,历时8年,总投资达160余亿元。同时,杭州湾是世界强潮海湾,建设条件十分恶劣。大桥修建过程经历了天文大潮、浅层沼气及19次台风等恶劣条件的严峻考验。在不少人看来,要在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长、投资金额大、建设难度高的工程中实现“干干净净”和“平平安安”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因为,以往那些“倒”在重大工程上的贪官,甚至没有面对这么大的诱惑就忍不住伸手了;以往那些倒在工程事故中的工人们,甚至没有经历这么难的施工就遭遇安全事故了。
  然而,杭州湾跨海大桥做到了!为什么?是因为这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特别高,足以应对这些艰难?是因为参与工程的每个人自制力特别强,足以抗拒利益的诱惑?还是因为别的什么?
  我想,有一点是肯定的:仅靠人的自觉和自律,不可能实现“干干净净”和“平平安安”。欲望无止境,所以权力失去监督就会腐败;一旦工程的相关人员眼里只有钱了,自然也就看不到生命的无价,安全事故、豆腐渣工程也就应运而生。可见,工程的“干净”和“平安”是相辅相成的,一些工程项目之所以会出现“不干净”和“不平安”的状况,除了事发当时的直接诱因之外,还在于监督权力、督促自律的环节出现了漏洞。所以我们常说,要整治工程建筑领域的腐败高发现象,必须从制度的角度入手破题。
 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“干净”和“平安”中,就彰显了制度的力量。报道中说,早在2001年工程的筹备阶段,检察机关就已介入,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;建设过程中,检察机关还积极配合大桥指挥部,建立、完善了包括工程招投标、物资采购、工程监理等方面的60多项制度、108项管理程序,有效规范了大桥工程建设。而在安全施工方面,工程指挥部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方式,及时制止违章现象、消除安全隐患,可谓谨小慎微。有了这样的监管机制,“干净”和“平安”顺理成章跨入了我们的视野,“奇迹”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。
  如果经历了时间和现实的考验,杭州湾跨海大桥仍能保持“干净”和“平安”这两项记录,那么,这个奇迹就不仅仅是应该载入建筑史史册的奇迹,更是值得我们剖析、借鉴的反腐败工程、安全生产工程的范本。进而我们不妨期待,“干净”和“平安”也能成为衡量工程质量的硬指标,彻底净化建筑工程领域,出现更多的“真奇迹”。